带式压滤机--常见问题
更多支持
带式压滤机的构造和脱水机理
发布时间:2011/11/21
带式压滤机的构造和脱水机理 带式压滤机是由一系列顺序排列、大小不等的辊轮、2条缠绕在这一系列辊轮上的滤布以及给料装置、滤布清洗装置、滤布调偏及滤布张紧等装置组成的。带式压滤机的工作区间大致可分为重力脱水区、挤压区、卸料区和滤带清洗区,与此对应,带式压滤泪L的脱水过程包括4个基本阶段。带式压滤机是一种压榨压滤机,其脱水机理是基于调制过的污泥在2条滤带间运行过程中,受到挤压和剪切力的作用。研究表明,脱除污泥中的水卞要靠挤压力,而作用在滤饼层的剪切作用可以改善水的渗透,加J决脱水速度。 3. 3. 1絮凝 该阶段是带式压滤机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带式压滤机上下相对而设的2条滤带,水平方向无密封,污泥可能从滤带两侧流出,只有絮凝良好的剩余污泥,才能在压滤泪L的挤压作用下,排出水分、形成滤饼,完成过滤。故采用带式压滤机过滤,必须先根据剩余污泥性质投加合适种类、数量的絮凝剂对污泥进行化学絮凝。污泥的入料浓度也不能太低,以免造成跑料漏料。 在带式压滤机中,污泥颗粒并非完全靠滤带截留,而是与絮凝效果密切相关,较大颗粒之间在滤布孔隙上匀_相搭桥,截留效果更为明显。由于絮体结构一般较松散,在开始往滤带上加絮凝剩余污泥时,加料日要尽量靠近滤带,目应保证定量、均匀地散布,为防止浆体外溢,需设置导向框。 3. 3. 2 未经絮凝处理的残留污泥,颗粒细小,颗粒间的流道和空隙狭小而曲折,重力浓缩之后,剩余污泥颗粒之间仍残留有大量的自由水;经过絮凝的残留污泥,絮团之间的空隙变得十分宽大,这部分残留的自由水和一部分由毛细水变成的自由水变得十分容易排出。带式压滤机的重力脱水区都是一段水平或近似水平的滤带,利用重力排出絮凝污泥中大部分自由水,使污泥丧失流动性,便于后续进一步的挤压脱水。为保证脱水的效果,必须使得滤带的渗水透气性能保持良好。经重力脱水阶段形成的半滤饼形浆体,可以经受住滤带和辊轮的挤压而不流失。为保证脱水效果,重力脱水区不能过短,该段形成的滤饼厚度应均一,使滤带进入挤压区后各处张紧程度相同,以防滤带跑偏和打褶。 3. 3. 3 带式压滤机是借助上下2条滤带的张紧压力和相对2个辊轮之间的瞬时高压对污泥进行挤压脱水的。对活性污泥来说,2条滤带的张紧压力一般为0. 30 MPa;辊轮直径大则压力低,压榨时间长,辊轮直径小则压力高,压榨时间短。挤压脱水段是由若十个直径不同的辊轮组成,2条滤带呈S形依次环绕于辊轮之间,辊轮的直径由大逐渐变小,形成一定的压力梯度,使污泥所受的压强由小逐渐加大。重力脱水后形成的半滤饼形浆体首先进入楔形挤压区,并依次通过低压脱水和高压脱水阶段。低压脱水是借助间距逐渐减小的上下2条滤带和棍轮的压力而实现的,滤带每经过一个辊轮,运动方向都要改变,从而使颗粒发生错位剪切,改变了滤饼结构,破坏了滤饼中的毛细竹,有助于脱水过程的进行。经低压脱水后,滤饼进入高压脱水区,在许多压榨辊间曲折运行,受到进一步压榨脱水。这样,在挤压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污泥逐步脱水,最后形成较十的滤饼而排掉。带式压滤机形成的滤饼含水率大约在68%一80%左右。 3. 3. 4卸料及滤带清 过滤结束,上下2条滤带分开,滤饼借助滤带的弯曲或滤饼自重或J刀作用从滤带上脱落分离,外运并进一步处理或利用。为使带式压滤机能连续有效地工作,设备上设有自动清洗装置,该装置利用喷嘴的水力冲击滤带,使滤带再生。卸料后的滤带经高压水清洗,消除堵塞,恢复良好的渗水透气性后进入下一个过滤周期。 4结语 1.残留污泥是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必然产物,为保证废水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以及避免一次污染,产生的剩余污泥需要进行脱水减容处理 2.残留污泥的处理费用与剩余污泥的总量成11比关系,降低剩余污泥的含水率从而减少剩余污泥的总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污泥处理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 3.循环式活性污泥法由于排出的残留污泥含水率低、体积小,因而比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残留污泥处理投资少。 4.采用合适的生物处理工艺可以大大减少残留污泥的产量;深入了解残留污泥的性质和污泥处理设备可以确定最佳的污泥处理工艺,并减少污泥的处理费用。 5.重力浓缩+带式压滤机压滤是残留污泥机械脱水的有效方法。构造合理的带式压滤机十分适合残留污泥的机械脱水。但污泥进入带式压滤机前先要有效絮凝。絮凝剂的种类和投加量需要根据剩余污泥的性质经过现场实验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