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环保工程
发布时间:2011/10/5 编辑:广州绿世界环保
文化环保工程包括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一是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
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加大网吧管理力度,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约束和规范,净化荧屏声频,推动绿色上网软件的开发应用。后者包括研究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机制,就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社会教育功能、落实免费开放工作进行试点;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文化产品的税收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对未成年人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运营给予一些优惠;组织开展少儿影视节目评比;加强公益性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服务功能等等。就文化发展来说,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更为重要。
文化环保工程不仅是“今天工程”,更是“明天工程”。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将青少年成长的不良环境比喻成“沙尘暴”,“人是环境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下一代。”他说,自然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文化环保常常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们整个国民精神的培育、社会风气的净化,关系到今天,更关系到未来。
“早些年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某些刊物的主编从来不把自己编的报刊带回家给自己的孩子读,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充斥版面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是文化糟粕,会毒害子女的心灵。”一位网友在某论坛中感慨地说,因此,他认为,今天倡导文化良知,打造文化环保工程,大有必要。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心惊胆战的数字”,王小明说,“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错误的教育方式、对人格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
“青少年的成长本应是灿烂快乐、无忧无虑的,但是某些失去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制造‘童年恐慌’和‘青春恐慌’,这是对未来的犯罪。”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陈奇佳说,“文化生态的污染往往是隐蔽的,受害者也未必自知,‘污染指标’难以确立,‘污染程度’难以量化,造成的损失也难以估计,社会环境本身也未必有足够的自省。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环保工程较之自然环境的整治难度要大得多,必须树立全社会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督察意识。”
随着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主任王英说,“电视媒体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说,有利于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形成,培养了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创新观念、创新思维。”
但是,应该看到,在电视和网络中面对各种低俗的动漫、影视、游戏产品在文化市场的屡见不鲜,王英认为,电视和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不容忽视,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环保工程是一件关于祖国未来建设的大事。
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中心主任余培侠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主要创办者之一,30余年来,他坚持用优秀健康的文艺产品为青少年建造一条“绿色通道”。他说,“中国是一个青少年大国,必须要为他们制造属于他们的优秀文化产品,要用优秀文化产品哺育他们的成长。在这方面,责无旁贷。”他认为,“文化环保工程为文化工作者提出一把新的道德标尺、职业标尺。”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副主任郝向宏说,“但是,应该看到,对网络的不正当的使用,不仅会伤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更会引发青少年的各种心理疾病。网络的虚拟性还会使青少年对社会交往产生恐惧,减弱青少年对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导致他们社会思维的普遍失范,甚至是社会化的失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环保工程,团中央正在开展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行动,以期为广大青少年创建一个“绿色网络、创意网络、和谐网络”的发展空间。
“文化环保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文艺评论家王强说,“它需要无数远望明天、心怀责任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其中。”他呼吁,那些以青少年为直接受众的文化传播单位,应该以净化文化传播渠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开启青少年的智慧,滋润未成年人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的文化生存空间“蓝天”常青,“碧水”常流。
建设文化环保工程的首要问题,是确保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不仅需要良好的出版环境,而且需要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努力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设良好的出版环境,实际上就是净化出版物市场环境,要坚持不懈地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要坚持不懈地扫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要坚持不懈地打击侵权盗版出版物,要坚持不懈地查处和取缔非法报刊,要坚持不懈地查处网上有害信息和侵权盗版行为。这五项内容正是“扫黄打非”的五项重点任务。随着形势变化,“扫黄打非”的外延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和认识“扫黄打非”的规律和特点。
建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则是遏制、消除毒害腐蚀人民精神的文化垃圾,保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今年初,中央领导同志对“扫黄打非”工作总结出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部署和行动,自觉地为大局服务;二是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三是加强协调合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开展广泛的舆论宣传,加大行政执法和刑事打击的力度;五是坚持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到“扫黄打非”全过程,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上述五条基本经验和阐述的三条体会,不仅是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建设文化环保工程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探索和创新。
建设文化环保工程,将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文化环保工程启动仪式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将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深刻领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是把握好、贯彻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做到高举一面旗帜、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总要求、明确三个着力点。
三是联系“扫黄打非”和出版物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途径,主要是力求处理好“三个关系”,理顺一个体制,建设好七大机制。
在处理好“三个关系”方面,首先,在处理“扫黄打非”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关系上,要坚决贯彻中办发〔2008〕3号文件《2008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要求,党委和政府要将“扫黄打非”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强化部署、协调、指导、督办的职能,要始终将“扫黄打非”作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主要任务,要用“扫黄打非”的实际成果来检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成效。
其次,在处理“扫黄打非”与版权管理的关系上,“扫黄打非”侧重于对打击侵权盗版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指导、协调、督办各类侵权盗版案件,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犯罪活动。
再次,在处理“扫黄打非”与文化、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关系上,立足于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保护民族产业发展、树立中国政府良好形象,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保护文化和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屏障,与版权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有关部门一道,努力构建文化环保工程。
在理顺体制方面,针对出版物市场管理任务占到文化市场管理任务80%左右的实际,用1到2年的时间,尽快理顺“扫黄打非”工作的体制,除个别省级“扫黄打非”办设在省级党委宣传部门外,其他省级“扫黄打非”办都应设在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参照中央编办的做法,协调各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尽快抓紧落实“扫黄打非”办人员编制和机构。针对地市实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的新形势,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文化执法在基层的要求,做到“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在建设七大机制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信息预警机制、联合工作机制、跨地区联合办案机制、重大事件紧急应对机制、出版物市场监管机制、督办考核奖惩机制、群防群治和舆论监督机制。特别是出版物市场监管机制,要作为完善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并确保发挥长效监管作用。
相关产品
返回顶部